除了和定期選舉有關的權利之外,集會、遊行、請願、近用傳播媒介等「弱勢」人民表達意見、施加壓力和爭取權利的管道,依然充滿各種違反民主基本要求的限制,同時,各種涉及環境權、財產權甚或人身自由的人民參與和正當程序保障,也仍舊流於具文或空談。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 晚上9:08

蘋中信:撤退中的台灣民主(劉靜怡) | 蘋果日報

2013年07月12日

長期關注東亞事務的美國記者Joshua Kurlantzick今年在Yale University Press出版《Democracy in Retreat:The Revolt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 Worldwide Decline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一書,以實證角度檢視過去20年來普遍發生於全球各角落的民主衰微或撤退現象,探討其是否有逆轉可能性,以及在如何條件下,才會產生逆轉。

無論讀者是否完全同意Kurlantzick的論證,將視野拉回該書也有所觸及的台灣民主化歷程和現狀,或許,以「撤退」和「衰微」來形容台灣民主,並不為過。
台灣社會時刻面臨層出不窮的重大爭議,人權、法治、兩岸、外交、內政、社會、經濟和政治等領域,無一倖免,然而,台灣的代議民主在面對上述各種議題時,卻幾近失能,也是不爭的事實。

權力部門僭越失能

我們有個向來擅長把人權和法治爭議諸如關廠勞工權益、環境影響評估、財產土地徵收、各種冤錯假案和死刑存廢問題轉化成彼此立場相左的「人民與人民之間的戰爭」,自己卻故作無辜狀地袖手旁觀的行政權,而且,在自己養成三不五時將司法確定判決甚或大法官解釋置若罔聞的惡習之餘,還經常拿「依法行政」的法治國大旗或「誠信品格」的道德訓誨企圖規訓善良百姓。

吊詭的是,本應發揮監督制衡功能的立法者,在政黨鬥爭和政商利益盤根交錯的結構下,幾乎是「代而不議」的傀儡。於是,法理模糊的酒駕立法以民意之名出現,立法或修法漏字烏龍不時出現,固然不足為奇,ECFA及其後續協商的服貿協議在欠缺影響評估的躁進情況下,看似瞬間就要在兩岸之間製造出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國會依然束手無策,也算意料之中。

然而,「不足為奇」和「意料之中」,不代表這是應然的結果,相反地,這正是民主的衰微與撤退,政府權力部門間的僭越與失能,正是民主體制不該容忍的錯誤。

社會中堅冷眼旁觀

正在目睹甚至經歷以上種種台灣民主風險的主人─「人民」,究竟何在?顯然,不少台灣人民已不吃「信任政府」這套陳腐說詞,但是,習於袖手旁觀和搭便車者卻仍佔絕大多數,其中當然包括許多自命為「社會中堅」或「中間選民」的中產階級市民在內。而且,「法治」往往流於統治者的工具,人民據以參與民主生活的種種程序和實質權利,從未在這場民主轉型革命中實現。

除了和定期選舉有關的權利之外,集會、遊行、請願、近用傳播媒介等「弱勢」人民表達意見、施加壓力和爭取權利的管道,依然充滿各種違反民主基本要求的限制,同時,各種涉及環境權、財產權甚或人身自由的人民參與和正當程序保障,也仍舊流於具文或空談。而且,你可能根本「漠視」或「敵視」上述基本權利訴求,你的漠視或敵視,哪天很可能在你自己的身家性命遭受政治力或經濟力的威脅或侵害時,發揮雪上加霜的作用,請別天真地以為你會永遠屬於不受欺負的「多數」。

不該假手媒體監督

衰退的民主,是人民姑息的結果,除非你真心想念表面有效率卻事事不透明的威權體制,否則,在你想像出可接受度比民主體制更好的集體生活模式之前,做為民主生活共同體的我們,應該如何阻止台灣民主繼續衰微,將是不該永遠假手於媒體監督,也不該老是期盼社運團體代勞的共同志業。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pyright 2017 國考法規與判決學習.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