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法律考】這不是「依法行政」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 清晨7:52


【華光法律考】這不是「依法行政」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節錄內容:

依法行政說穿了,就跟法官「依法審判」一樣,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制衡最基本的原理。由於主權在民,國會代表人民立法,行政權執行公權力,特別是會侵害到人民的權利時,必須依法,稱為依法行政;司法權審判人民時,也必須依法,就稱為依法審判。這些都是「法治(rule of law)」的基本精神。台灣政府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其實,就是空有「法條」、而不顧法律精神,與其說是「法治」,更像是「用法統治(rule by law)」。國家上至首長、下至公務員,心態上似乎沒有脫離人民是「被統治者」的想法太遠。於是,要統治人民的時侯,隨便抓幾條法條,雞毛當令箭,目的只是要人民閉嘴,乖乖就範。連媒體遇上法條也會自動矮一截,完全接受政府對法律的說辭,沒有抱持著太多的質疑。難怪,身受其害的民眾只能私下抱怨:「法條千萬條,要用自己喬」!

首先,就算是「違法佔用土地」,也並不表示說,就沒有受到任何法律的保障。以我國的民法而言,就算是已經合法登記的土地,也有「時效取得地上權」制度。也就是說,當有人在別人的土地上,「和平地生活」20年以上後,法律非常重視這些人和土地的「有機連帶關係」、「歷史共同生活記憶」,可說是尊重「人權」、更甚於「財產權」。於是,法律賦予這些和平地在別人土地上生活的人,取得「使用」這塊土地的權利。這並不是說,土地所有人就會喪失了所有權,只是要把土地繼續給人使用而已,相對地,也可以收取一些土地的租金。

而法律之所以會如此安排,道理不難理解,它的精神是認為當一個人在某一塊土地上,都已經生活20年以上了,一定會產生環境與時空的熟悉度和親密感,有著共生共存的脈絡,不應輕易改變,就算一開始是「違法」佔用到別人的土地。這時侯,「所有權至上」的制度,就必須要有一些限縮,法律要求所有權人,也要尊重這種「以人為本」的生活秩序,不能隨便地以「合法」之名,想要人家搬家就要人家搬家、想叫人家拆房子就拆房子。這是我國早就行之有年的法律制度,尊重這個精神,才算是「合法」。

前述都還只是民法,也就是「私法」,是私人和私人之間的法律關係。私人間,都有可能不能隨便以「合法」之名,想要人家搬家拆房就要人家搬家拆房。更何況,現在的一方當事人是法務部,也就是國家,法律難道沒有要求國家更多、更高度的照顧人民義務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法務部裝聾作啞罷了。

政府機關在處理這些被佔有的國有土地時,依據的都是財政部的職權命令,它就是一個公法。然而,當法務部去告人民的時侯,故意或無知地,都採用私法、也就是民事起訴的方式為之,這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公法遁入私法」。因為,公法裡有許許多多的原則,會拘束行政機關的行為,這些正是「依法行政」的真諦,法律要求行政機關不能隨意侵害人民。然而,當行政機關不想被拘束、不願履行照顧人民的義務時,就會千方百計「逃遁」到性質上比較自由的私法領域裡,以避免受到行政法與一些原理原則—例如,信賴保護原則、禁止濫用權利原則、比例原則—的監督。「華光社區」案,法務部口口聲聲「依法行政」,講的都是私人間的民法與強制執行法,彷彿所有的「公法」都與其無關,不真奇也怪哉?

於是,如果法務部對於「公法遁入私法」完全無知或無感,當然,也就不會在乎兩公約裡的「經濟社會文化公約」第11條與第4、7號一般性意見,對國家機關禁止強迫拆遷一系列的要求與義務了。法務部只要「巧妙地」逃出公法、遁入「私法」,一系列公法上的要求與義務,就會彷彿與其無涉,也不太在乎會否忝為兩公約的主管機關。再加上只會機械性適用法條、和法務部同鼻孔出氣、完全不會為人民權益把關、甚至懶得思考在私法領域裡適用公法原則可能性的法院之完美配合,司法災難戲碼就不斷上演。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pyright 2017 國考法規與判決學習.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