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色素會致癌嗎 (楊振昌)
2014年01月21日
食安事件頻傳,民眾對於食的安全日益重視,也因此要求政府應該要盡速訂定更完善的《食品衛生管理法》。然實際上,這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的問題,更多的其實是「食不安心」。
前些時候因為食用油違法添加銅葉綠素之事件,一時之間其他食品中添加的食用色素同樣被嚴格檢視,而主管機關也在民眾的期待下,重新檢討及修訂食品中添加色素之相關標準。
但主管機關在修訂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的相關規範時,除了必須正視多數民眾的期待,更須參酌國際規範、相關科學實證與產業實務,並依照國人飲食習慣訂定安全且合理的標準。以前些時日修訂公告中被列為著色劑的焦糖色素為例,在考量國人飲料與醬油的食用量及頻率有所不同的狀況下,不同品項食品中焦糖色素的限值便不盡相同。
日暴露量在標準內
另外,在制訂食品之各項安全標準時,更重要的是必須基於科學實證,才不會衍生更多的爭議,甚至國際貿易紛爭。以過去幾年被消費者團體多次質疑可能致癌的含4-甲基咪唑(4-MEI)之焦糖色素為例,先不談4-MEI對於人體是否致癌其實尚無定論;即使有危害,但在動物實驗中4-MEI的無可見有害作用劑量(NOAEL)為每日每公斤體重80毫克。以食品藥物管理署參與國際規範後公告之第四類焦糖色素所含4-MEI容許上限為250ppm為準,如以60公斤體重估算,成年人每天須食用超過320公斤的醬油或一千多瓶330毫升的可樂,且須長期暴露才會產生動物實驗中的健康疑慮。即使進一步考量不同物種及不同人種間的差異,將上述劑量再除以100倍的安全係數,事實上每人每日暴露量也很難超過現有的安全限量。
因此,如以科學實證的角度看待過往有關「焦糖色素致癌」的說法,相關的報導顯常未仔細考量劑量高低對於健康的危害截然不同;而類似的例子也經常可見於其他有關食品安全的報導,一些「專家」過於主觀的評論更造成特定食品動不動就被冠上「毒」字,導致人心惶惶。
科學實證制定標準
期盼各界未來都能更理性看待食品安全相關議題,在制訂各項食品安全標準時,更須立基於科學實證,並廣納各方意見及參考國際規範,且傳遞正確資訊給消費者,以便在確保消費者安全的前提下,能同時兼顧政府的執行力及產業界的發展。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所長兼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
蘋果:焦糖色素會致癌嗎 (楊振昌)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 晚上11:03
Categories »
食品衛生管理法
0 意見:
張貼留言